来源:金台资讯 关键词:双碳 时间:2025-05-07 16:17:55
碳排放配额,即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碳排放权的量化指标,由生态环境部门核定,允许重点碳排放单位在行政区域一定时期内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单位以“吨二氧化碳”计。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工作已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去年北京市碳市场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
自2013年开市以来,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至第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111元/吨。
“碳价越高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购买获得配额的成本越高,单位主动减少碳排放量的动力越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相关单位能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量,有配额缺口的单位能够节省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支出,配额富余的单位可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得更多收益。
据统计,纳入北京市碳市场管理的重点碳排放单位2023年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其中燃煤应急发电、水泥、石化等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降碳效果显著,为有效控制全市碳排放总量做出重要贡献。
按照国家要求,北京市14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去年,这些企业均按时完成上一年度排放报告填报与核查,并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在此基础上,14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合计富余55万吨,市场价值超5000万元,这些均是企业减碳获得的收益。
其中,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设烟气余热利用项目,在余热锅炉之后设置烟气-水板式换热器,对余热锅炉尾部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深度回收利用,提高了供热效率、减少了碳排放,并实现碳排放配额富余。该公司成为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获益的企业之一。
此外,北京市碳市场形成了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多项标准和规定配套支撑的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
2024年3月,北京市政府修订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衔接落实国家最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协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除配额免费发放方式外,《管理办法》还明确了配额有偿发放方式。目前,北京市本地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有偿发放为辅。配额有偿发放是国际碳市场机制的通行做法,据了解,欧盟、英国等已从免费发放配额为主过渡到有偿发放为主。“通过配额有偿发放能够促进本地碳市场健康运行,也进一步释放了‘排碳有成本’的信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管理办法》印发后,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陆续制修定碳市场配套细则和相关技术规范,包括碳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和回购管理办法、配额有偿竞价收入管理办法、市场交易和结算规则等管理制度,以及碳排放核查和碳普惠等技术规范。去年北京市还联合天津市、河北省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标准,这是国内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地方标准。